醴陵经开区在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通过在事前充分评估、事中改革创新、事后严格监管等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促进园区建设降本增效和“园区更新”。
一、事前充分评估,合理减缩要素需求
在产业项目方面。因前期征拆腾报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投资总额不减少的前提下,压缩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将用地面积控制在最经济集约的范围,是做到“一降四提”的有效手段,即:降低园区开发建设成本,确保并提升投资强度、亩均效益、企业容积率、建筑系数。如高性能铜材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原意向用地60亩,实际供地44亩;年产5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原意向用地120亩,实际供地90亩。
在园区基础方面。通过优化规划布局,做到“三减一提”,即:减少征拆量、减少道路宽幅、减少基础设施密度、提升土地集约率。在用地规划阶段,避开房屋密集区,减少征拆成本。如醴陵西、A7、A8等3个地块原征地红线范围内有23栋房屋需拆迁,通过优化企业用地布局,调整征地红线范围,房屋拆迁量由23栋减少至10栋,节约拆迁资金2000余万元;陶瓷智能装备与新材料产业园,规划用地248亩,在征地红线范围内只需拆迁2栋房屋。对内部道路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降低园区路网密度,减少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如朝阳路延伸段项目,在保留双向四车道的情况下,规划宽度由原24米调整为18米,减少工程量2592㎡,节约建设资金约186万元;原规划宽度24米的龙源冲路(东富大道-朝阳路段),依据地块周边已建及规划在建项目的实际情况,将该道路取消建设。调整后,园区道路用地减少1.53公顷,工业用地增加1.31公顷,防护绿地增加0.22公顷,可增加土地出让费用343.88万元(17.5万一亩/30年),节约市政道路投入约2394万元。
二、事中改革创新,科学组织项目实施
在土方减量平衡方面。对东富工业园进行了竖向规划设计,为区域土方平衡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玻璃产业园二期及年产5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的规划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场地平整标高;在株醴新城陶瓷智能装备与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中,尽量依山就势、梯度开发,极大减少了土方工程量,缩减了项目交地时间。
在土方施工模式方面。针对土方工程量较大且用地需求较迫切的工业项目,2022年首次采用土地平整工程由企业投资方负责,园区以产业扶持资金形式,按照审计评审金额的70%补贴企业土地平整费用。如年产5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采用该模式,加速了项目建设进度。土地平整费用经市财政评审及审计局审定金额为2430万元,按照70%包干给企业价格为1701万,节约了729万元财政资金。
在提升服务效能方面。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对项目流程进行再梳理和重构,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重点在企业登记、规划服务、项目审批、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实施“帮代(带)办”服务管理,审批验收环节平均节约时间成本50%以上,促进了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如华联总部大厦项目、阀智宝项目等启动竣工验收开始,项目推进服务中心“帮代(带)办”人员积极推动联合验收,办结时间由原30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二是创新服务方式。项目推进服务中心积极协调市自然资源局、市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和银行,通过带押办证的方式,为利源特玻完成竣工验收后房地一体不动产证办理,节省了解押过桥资金及程序,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三、事后严格监管,有效提升资产效益
在企业就地扩能方面。鼓励企业在用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资上项目。一方面,企业在已投产形成产能后投资新建项目。如旗滨集团在旗滨玻璃投产达效后,相继投资新建了旗滨节能玻璃、旗滨电子玻璃、旗滨微晶玻璃等新项目并裂变了新公司。另一方面,企业在原有厂址投资升级改造项目。如华瓷股份在玉祥、溢百利、火炬、红官窑等厂区投资了多个自动化、信息化、节能环保改造项目,增加了投资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引入合作开发方面。支持企业引入合作方共同开发新项目,或通过租赁厂房等方式盘活企业自有闲置厂房。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积极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成效显著。如帮助华陵铜业租赁了湘瑞电瓷部分厂房作为过渡厂房先转移部分产能;帮助飞鱼电气引进仁龙新材料等。
信息来源:醴陵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