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永兴县委县政府将园区改革作为县域深化改革第一要务,举全县之力开展园区大建设、争创省级先进“五好”园区,书记、县长主动挂帅园区建设攻坚工作,分别领衔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和稀贵金属主导产业,领办化工园区建设、柏太园区建设两个全县1号、2号重点项目,围绕创建“五好”园区积极调研、密集办公、现场交办。在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空前力度的推动下,永兴经开区按照“先行先试、放权赋能、分步实施”原则,在全市率先完成绩效管理、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干部人事管理、财政保障机制四项园区体制改革,干部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园区建设发展加速提质。截至10月底,园区技工贸总收入741亿元,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99.7亿元,增长17.7%;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16%;实缴税金12.1亿元,增长68%。
下一步,永兴经开区将严格对标“五好”园区,以战略的宏观视野、战术的精准安排、战斗的攻坚姿态,一体推进千亿园区、“五好”园区、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工作,打造品牌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干在永兴实处,走在全市前列,争创全省标杆,挺进国家队伍。力争园区技工贸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2年突破千亿大关,到2025年突破1500亿元,其中稀贵金属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1000亿元、税收超2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级经开区,园区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同步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加快大进军的步伐,抢占化工高地。用好全省首批精细化工园区金字招牌,突出规划引领,对标国内外先进,打造以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为龙头的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精品化园区。一是以好企业保证品质。落实正负面清单、专家评审机制,严格执行“3个3”政策(即所有入园化工企业必须同时达到投资强度300万元/亩、税收贡献30万元/亩、土地出让价30万元/亩),坚决扣好招商引资“第一粒扣子”,确保引入优、强、大,杜绝小、散、污。加速转移非相关产业,实现腾笼换鸟、集约集聚。二是以好配套保证格调。抓好调区扩区,强力推进征拆,实行封闭管理,按照花园式园区理念,推进园区绿化、美化、亮化,完善园区公共管网和物流体系,建设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最优越的硬环境。三是以好管理保证形象。因地制宜建设适合园区现状的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安全环保应急体系。坚持生态优先,执行最严格环保准入标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每年申创1家“绿色企业”“低碳企业”。到2023年引进和培育精细化工企业15家以上,到2025年精细化工产业产值突破200亿,成为国内外知名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永兴新的产业增长极。
二、利用大转型的机遇,守护传统基业。实行分类管理,突出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稀贵金属企业做大做强。3年内长效解决柏太园区水电价格、污水处理、征地拆迁、配套服务等历史遗留问题,助推园区大提质、大崛起,实现稀贵金属千亿产业、百亿投资、十亿税收。一是严把绿色环保关。深入开展环保大提质行动,推行第三方治理,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彻底解决好环保这一核心问题,变短板为长板、弱项为强项,争创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园区。二是突破核心技术关。扎实推进金银及铂族金属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高性能、高精度、高附加值的基础材料和功能材料,花大力气延伸产业链,努力打造“白银生产、白银商贸、白银文化、白银投融资”四大基地,在2025年底实现80%的白银等稀贵金属深加工后销售。三是过好税收贡献关。用好用活省政府《支持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延链强链的若干政策措施》,优化税收环境,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提高企业依法纳税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税收回流。到2025年,培育7家以上产值过50亿、税收过亿的骨干企业。
三、构筑大创新的平台,叠加后发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大吸引力和承载力。一是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平台。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增强企业创新产出能力,力争2025年前建成市级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1家,国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10个以上。支持以晶讯光电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强化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加快晶讯、金业上市步伐。二是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全产品金融服务,重点打造以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为依托的投融资及交易服务平台。改善金融产品供给种类和品质,改变资产抵押单一贷款模式,重点推动稀贵金属企业贷款从有色行业贷款中剥离区分开来。三是努力构建人才对接平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鼓励企业采取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科技孵化资金、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等方式,搭建科技人才与产业对接平台。
四、给出大提升的空间,造就企业经典。全面落实企业形象布局、管理文化、亩均效益“三个提升”,充分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发挥企业在园区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作用,2年内让所有企业达到“六有”目标(税收有保障、建设有规划、安全环保有措施、主题文化有口号、党建工作有活动、企业形象有提升),其中20%的企业达到“六优”目标。一是提升企业形象布局。坚持高门槛、高技术、高品质发展方向,制定新标准、赋予新动能,帮助指导企业在规划布局上科学合理、大方实用,在项目建设上依法依规、阳光操作,在生产经营上安全环保、精准精细,在环境卫生上整洁有序、美化亮化,切实提升企业“颜值”,打造优良外观形象。二是提升企业管理文化。坚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添内力、培训文化创特色、企业文化铸品牌,帮助指导企业加强主题文化建设。大力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先进经营理念、现代管理模式,带动引导本地企业加快由家族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变、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治理效能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提升企业亩均效益。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压实基层园区办责任,构建以效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亩均总值、亩均税收、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亩均利润、员工人均工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逐年稳步提高,以亩均论英雄,大力培育一批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企业,打造“永兴样板”“永兴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