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产业链精准招商、园区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主战场都在园区。船到中流浪更急。为展示郴州市13个省级工业园区积极落实“三个推进年”的竞发态势,进一步提振信心,鼓舞士气,推进全年目标的完成,郴州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三个推进”看园区》,首站我们走进临武工业园。
临武工业园(上):
“产业链招商” 引得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临武县工业园近年来不断强化清晰精准招商思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突出产业链招商,在拉长产业链条的同时,注重创新团队、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在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聚集度的同时,为园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记者丁科欣:在东佳电子的嵌卷车间,新上线的四台全自动卷绕机,正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当中,像这种电容器,一台设备一天可以生产10000个,效率比以前是提高了三倍,并且在稳定性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提升,这种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到大型家电,医疗设备等领域。
眼前这条新的生产线,是东佳电子今年投入500多万元添置的,除了放料时需人工操作,其余生产过程都实现了全自动化。自2月底复工复产以来,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多,公司每天都在加足马力赶生产。 东佳电子(郴州)有限公司 生产厂长 廖新年:我们(每个月)都有8、9亿个的订单量,相比往年的话是增加了很多,所以人员这一块的需求量大,在园区的积极帮助下帮我们招进了100多个。
东佳电子于2015年入园投产,是一家专业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以铝电解电容器为核心的高科技电子零部件企业,目前一期工程全部建成达产,4万平方米的厂房内配置了1000台设备和400条自动生产线,铝电解电容器及导电性高分子固态电容器年生产量可达153亿个,2019年公司实现全年产值2.6亿元,今年1至6月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58.8%。东佳电子(郴州)有限公司 总经理特助 黄雪惠:东佳在临武这几年,受到工业园区的全力支持,不管在招工或政策方面,都给了一个很大的优惠,所以公司这几年发展的很快,也想为临武的发展做点事情。
在另一边的东佳电子高科技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一片火热。项目从7月份开始动工,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和宿舍区的装机施工,工程进度已过半。临武工业园依托东佳电子的资源优势,将高新电子产业列入园区核心发展区,把招商引资重点放在东佳电子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产业链上。同时让东佳电子积极配合园区的“以商招商”工作,目前已成功引进4家上下游企业签约入园。
临武县东佳电子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 项目经理 曹夏彬:在12月底就能完成4栋厂房,5栋宿舍的主体工程,届时四家签约企业,就可以进驻选址工作。东佳电子(郴州)有限公司 总经理特助 黄雪惠:这种集聚可以为公司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以及企业的生产效率,对园区来说更多的企业入驻是可以增加税收,所以说可以产生共赢结果,我们有信心把产业园打造成地区,具有示范效应的一个园区。
同样,成为产业链上吸附带动力强的企业还有久森新能源。在公司新建的PACK产线,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的最后调试,再过几天就可以正式投产。久森新能源致力于高功率、高容量、智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入驻临武工业园3年多以来,公司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目前已迈入机器人、无人机、共享电动车等领域。
随着久森新能源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业务的不断拓展,他们与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业务往来,距离久森不到1公里的声海电子,就是久森的客户之一,他们的总部原本在深圳,这是在久森的带动下,他们也紧跟产业转移的步伐,把家安在了临武。
湖南声海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春梅:临武这个地理位置的一个优势,就是离广东比较近,加上久森这个公司多次带我们来到临武考察,然后他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也有采购一些原材料在他们那边,然后也考虑到物流成本也节约不少。
通过“以商招商”的模式,园区逐步形成以久森为龙头,声海电子、九翊云动等上下游配套的锂电池产业链,同时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加强与科学院的合作交流,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目标,打造临武高新电池产业聚集区。
临武县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罗明君:项目集聚区都是通过以商招商,协会招商,以这个产业链招商来实施,由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对集聚区亲自挂帅任指挥长,在项目推进当中,实行工期倒排,确保项目按时推进。
临武工业园(下):服务助燃 “临武速度”
继续来关注《三个推进看园区》的报道。“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临武工业园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的要素制约,一手抓项目推进,一手抓优化服务,让入园的项目和企业舒心、安心,也跑出了建设发展的“临武速度”。
实况:就那个高压线杆搬迁,看看什么时候给我们具体计划,我们这边也好做一个工期安排。
一大早,临武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又来到湘粤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项目指挥部,沟通协调杆线搬迁的问题。8月还未过半,像这样的现场办公会,已经是这个月第5次召开了。
湘粤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项目经理李少红:现场有什么事情,我们只要一个电话,园区马上就会派人过来处理,而且平时他们派两名代表常驻我们项目部,有他们这种服务 我们也很安心,很有动力把事情做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操心。
湘粤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是临武县承接产业转移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引进了广州、东莞等地的食品加工企业30多家,以及配套产业20多家,建成后将形成集食品研发、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可提供就业岗位一万个。项目于今年6月开始动工,目前正在抓紧进行一期600亩土地的“七通一平”工程。
湘粤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项目负责人王庆:开工到现在短短两个月,我们已经完成了土方平整70%,在8月30号之前我们基本会全部完成,完成以后我们就会投入道路和厂房建设,总的来说这个项目比较顺利,也比较快。
在九翊云动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赶制一批来自广西、福建的订单。九翊云动主要从事于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受疫情影响公司推迟了复工时间,导致员工流失严重。为了尽快让企业重回正轨,园区积极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招工稳才”。现在,有了充足的人手,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
湖南九翊云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我们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学历要求是比较高的,在这方面园区帮我们联系了,郴州职院,郴州的高校,帮我们积极去协调,像现在在园区有一个人才公寓,我们的人才过来实现拎包入住,对我们企业来讲这是解决了一个相当大的负担。
记者丁科欣:现在我手上拿着的,就是临武工业园区受理于企业反馈情况的一个登记册,这里面记录了园区企业反馈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其中包括了水电,企业招工用工,还有土地使用,等等方面,那据统计呢,今年上半年企业共反馈了问题57个,目前已经全部得到了解决。
“企业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是临武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的一句“口头禅”。为给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园区深入实施“全程代办代跑”和“绿色通道”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联审联批、限时办结,跟踪服务项目洽谈、签约、建设的全过程,同时积极协调项目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今年,园区还专门创建了企业服务之家微信公众号,将开办事项、工程报建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发布,“找谁办”、“怎么办”,通过手机就能一目了然。
临武工业园管委会企业服务部部长王国平:让企业更便捷地了解到办事程序,相关政策,同时也能为企业做到更好的广泛宣传,使企业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获得感,让企业在办事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
同时,园区还扎实开展“三个推进年”系列活动,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建设责任制,对重点项目明确“一对一”联系对象,实施督查问责方案,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核,并把项目建设完成情况与绩效挂钩,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跑出了发展建设的“临武速度”。
临武县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罗明君:我们园区把这三个推进年的工作,具体落实到了集聚区的项目推进中,湘粤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达产后可创产值1000亿,可实现税收5个亿,解决临武及周边地区,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可解决上万人的就业问题。
近几年来,临武努力摆脱资源依赖路径,抢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高起点规划,高站位推进,围绕产业链抓精准招商,围绕高质量发展抓园区建设,围绕产业项目抓有效投资,守住底盘稳固发展六大支柱产业,擦亮了一批独具临武特色的品牌。作为承载产业项目的核心载体和主要阵地,临武工业园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定位、提升服务,把来往客商当朋友,把入园企业当家人,全力打造产业、企业、财源洼地,园区规划面积由刚开始的0.36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3.7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20家,摆脱了对传统行业、资源的依赖,踏上了绿色可持续的新征程。
“船到中流浪更急”,如今的临武工业园,正以新高度、新气象、新局面,向着转型发展的广阔彼岸全速前进!(记者:张俊琦、丁科欣、朱阳辉、胡涛、胡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