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德经开区聚焦主责主业,大抓工业产业,突出“五领”聚力,建强“五好”园区,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突出目标领路。坚持目标聚焦。明确园区“一三五五”战略,打造全国知名的新能源和原料药生产基地。围绕目标推动“三大支撑八项重点”“五好园区攻坚”等部署要求落实落地。坚持目标聚心。以推动德山老工业基地再造重振为己任,以“大干五年,再造新园”的共同目标凝聚向心力、提振精气神、增强战斗力。坚持目标聚力。锚定目标,克难奋进。2022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获评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园区,军民融合等13项工作获得省市真抓实干奖励激励。
二是突出招商领活。找准招商角度。创新资本招商、产链招商、定向招商、资源招商等方式方法,成功引进昆宇新能源二期、中材锂膜二期、梅塞尔空分、航天镁合金、光伏银基材料等一批来势好、带动强的优质项目。强化招商力度。坚持招大商引大资求大变,根据园区区位和资源禀赋,实施“深耕长株潭”行动,对接长三角,决胜大湾区。2022年签约项目65个,协议投资额230.9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三类500强项目4个,签约项目个数和金额超历史。提升招商强度。突出项目亩均效益,规范项目引进程序,完善招商评审机制。2018年至2022年,亩均产值由108.34万元提高至174.56万元;亩均税收由3.55万元提高至6.47万元;亩均投资由43.83万元提高至48.61万元;单位能耗增加值由1.186万元/吨标准煤增至1.342万元/吨标准煤 ;亩均技工贸收入由102.97万元提高至200.11万元;亩均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947万元提高至31.569万元。
三是突出项目领跑。加力要素供给。投入20.2亿元加强基础建设,新增标准化厂房28.58万平米,实施征拆项目16个277亩,推进长安路等6条园区配套道路建设,投入1.5亿元实施雨污管网建设大会战,协调企业贷款38.14亿元,解决企业用工2198人。加强联企服务。推行“马上就办、保姆式服务”,实行项目建设“代办员、专管员”制度,选调380名干部联系企业和项目,实行常态化“送解优”,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400余个。加速项目推进。坚持挂图作战,对表推进,镁合金产业园、佳和药业、常德米粉产业园、金天钛业技改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武陵酒提质改造、昆宇新能源、晟强铝模板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
四是突出产链领舞。做强主导产业。围绕医药化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电力电子四大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分别实现产值106.9亿元、155.9亿元、210.5亿元、80.1亿元,分别增长9.9%、9.1%、8.3%、8.3%,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态势加快凸显。做活市场主体。培育培强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后劲。2022年净增市场主体1547户,其中企业694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新增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78家,税收过千万企业达到34家。做优企业品牌。打造品牌,树立标杆,开拓市场。力元新材泡沫镍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德创工坊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中联液压获评省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桃花源农科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五是突出环境领先。坚持企业至上。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做到凡是承诺企业的优惠政策一定兑现;凡是投资德山的企业项目一视同仁;凡是刁难企业的人和事一查到底;凡是落户园区的项目一律全程保姆式服务。创优服务模式。创新“产链党委+产链商会+产链警务”两新党建新模式,打造“晚茶会”“企业家恳谈会”“政企面对面对接测评会”“营商环境作风建设观察点”等平台,密切政企联系,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诚信政府。始终把政府讲诚信作为最优的营商环境,在极为艰难情况下,坚决兑现企业资金5.27亿元;推动纾困增效、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落地,累计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12.2亿元,力度和额度均为全市第一。挖掘发展潜力。加快三类用地清理,腾出土地资源,提升园区发展潜力。根据下发的清单,常德经开区共有“三类用地”106宗,土地面积7464.6亩。截至2022年末,常德经开区全年共处置三类用地3680.85亩,总处置率为49.31%,其中: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面积832.2亩,处置率为45.43%;闲置土地处置面积331.20亩,处置率为94.95%;低效(空闲)用地处置面积2517.45亩,处置率为47.64%。
信息来源:常德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