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园区上下紧盯“五大目标”,着力“五大攻坚”,全力以赴园区创业大会战,担当作为、尽锐出战,凝心聚力、发愤图强,取得了良好成效,市对园区考核荣获二类园区二季度第二名、三季度第一名。《向着“五好”园区奋进——攸县打造经济强县新引擎纪实》《“四个强化”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干部联企业、服务心贴心、企业舒开颜》《清退“僵尸企业”盘活“低效用地”》等一批攸县高新区先进经验先后被湖南日报、红网以及学习强国等省、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一、紧扣规划定位好,推动产业链建设提升
一是坚持“一主一特”产业定位,推进产业链建设。顺利通过全省化工园区复核评估,利用化工区优势和依托本地资源,逐步形成了高分子新材料、绿色建材“一主一特”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园区入驻企业148家,规上工业企业112家。其中,高分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企业35家(包括25家高分子新材料企业),2022年1-11月,高分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企业总产值59.78亿元,实现税收17473万元;绿色建材企业13家,2022年1-11月绿色建材企业产值达到79.87亿元,实现税收31711万元。高分子胶粘剂和膜材料2个细分行业基本成型,产业链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发展来势日益向好,在省、市及珠三角地区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二是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推进土地效益提升。攸县高新区积极开展低效用地清理并进一步严格招商门槛,紧扣“224”“151530”招商标准(化工园区项目每亩投入不少于200万元,每亩税收不低于20万元,每亩产值不低于400万元;其他园区项目每亩投入不少于150万元,每亩税收不低于15万元,每亩产值不低于300万元),完善“以亩产论英雄”评价激励机制,1-11月,园区亩均税收9.33万元/亩,其中化工园区亩均税收11万元/亩;非化工园区8.7万元/亩。目前,澳维膜公司亩均效益达到35万元/亩。三是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一主一特”产业定位,严把招商引资门槛,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持续开展“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实现产业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的转变,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1-11月份,园区新引进恒菱新材、来银金、极地狼、昭昱新能源、罗洛科技、黛薇尔、双丝汇塑业等13个优质科创类项目,签约金额15亿元,并积极与上市企业松井股份公司洽谈对接。1-11月份,引进高分子新材料项目7个,绿色建材项目4个,总部经济2个,主特产业项目引进占比达85%。
二、紧扣创新平台好,推动发展质效提升
1-11月,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64.42亿元,同比增幅27.05%;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92.55亿元,同比增幅27.63%;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2.16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32亿元,同比增幅8.38%;完成税收8.2亿元,同比增幅49.56%;完成利润总额9.57亿元,同比增幅19.08%;完成研发经费3.52亿元,同比增幅52.14%;预计进出口额3.66亿元,同比增幅169.44%。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入企宣传与指导,指导攸州攸品准备申报省级众创空间。积极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园区新增企业市场主体49个,新增“四上”企业10家。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已完成2家以上企业深度“上云”、1家以上企业“上平台”。今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宏信科技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搭建金融支撑平台。积极组织银企联谊会,园区和县金融办牵头全县金融机构走访园区企业32家(次),攸县农商银行在园区成立高新区支行,面向园区企业授信30亿元。设立“攸县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为园区企业提供贷款2100万元。三是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与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签订人才供需合作协议,并首创在高校(株洲生物工程中专)开设高分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专业课程。与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成功举办第一期化工安全技能培训班,推动企业安全技能提升。
三、紧扣产业项目好,推动发展实力提升
强化要素保障,加速推动项目建设。一是着力强调度。出台《2022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建设专班,实行“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工作机制,开展了项目建设专班服务季度大竞赛活动,对七个完成情况好的专班进行了奖励。二是着力保要素。拟定《攸县高新区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和低效(空闲)用地“一园一策”整改方案》,已处置低效用地475.37亩,批而未供土地认定处置112.85亩,动态储备土地820亩,土地等要素得到有效保障。三是着力提速度。园区重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其中,昊华二期和华纯新材已竣工投产;旭日二期已建成4条生产线;艾硅特项目和地博二期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一企一管项目管廊主体已经全部完成;兴工路以东污水管网项目和兴工路以西污水管网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50%;排水防涝项目(尹家垅排水箱涵工程、兴旺路侧排水箱涵新建工程)已竣工验收。1-11月份,园区新开工项目11个,新竣工项目14个,创造了园区项目建设新速度。
四、紧扣体制机制好,推动改革活力提升
按照省市有关政策要求,积极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建立园区管理机制。结合园区实际,高起点规划,起草《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五好”园区创建实施方案》《园区大会战实施方案》《攸县高新区绩效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薪酬绩效改革、平台公司改革、园区赋权改革工作进程。二是推动园区赋权改革。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制定了第一批赋权事项清单,下放高新区38项行政审批权限,其中直接赋权2项,委托行使12项,服务前移24项,确保了“园区事园区办”,提升了为企办事效率。三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明确园区财政收入与支出范围,建立园区与县财政之间的合理投入和收益分享机制。组建税务精细服务工作室,建成全省第一家入驻园区的税务“智慧微厅”,主动推送涉税风险提醒34条,发放政策礼包达290多份。
五、紧扣“发展形象好”,推动营商环境提升
用心用情服务企业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搭建高水平服务平台。建立“县高新区制造名城监督与服务企业群”,推动“吹哨共管”机制落地见效,形成线上线下快速反应、协调联动、高效有力的服务氛围。今年来,共收集高新区企业反馈问题310个;已办结企业反馈问题291个,正在办理19个,企业问题的回应速度及办结率获企业好评。二是建立高效率服务机制。建立干部服务企业机制,出台《园区驻企联络员管理办法》,实行园区驻企联络员制度。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深入企业宣传解读相关优惠政策,倾听企业诉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用“真心”服务换来企业“舒心”发展。三是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强化风险意识,切实把安全生产、绿色环保摆在重中之重,牢牢守住环保红线、安全生产底线。抓整改推进。出台《关于全面开展园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攻坚的实施方案》和《化工园区“一园一策”安全整治提升方案》,进一步强化责任、任务,对园区所有的安全环保隐患问题再次进行摸排并整改,按时间节点完成29项问题整改,成功实现安全生产评价C级园区目标。抓设施完善。组建化工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完成攸州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并通过工程竣工和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园区消防站、危化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已做前期设计工作;结合园区实际,融合安全环保监管功能,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积极对接市环保局,成立全省第一家“株洲市园区环保服务中心”。抓执法排查。园区全范围开展安全环保排查治理工作,排查气味扰民、污水排放、建筑工地扬尘、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环保问题30余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大竞赛”及部门单位联合执法活动,引进安全、环保管家,有效提升了园区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