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高新区始建于2003年,2012年经批准为省级工业集中区,2016年经批准扩区形成“一区两园”格局,即攸州工业园和网岭循环经济园。2019年正式获批为湖南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园区共142家入园企业,111家规上企业,2021年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25.09%。随着“一主一特”产业链条初具规模,园区发展来势向好,越来越多的关联企业将目光投向这里,“一区两园”的规划用地弥足珍贵。
然而10家“僵尸企业”占地规模达548.04亩,这些低效乃至闲置用地,占用了园区宝贵的资源,加剧了园区供地矛盾,也掣肘了园区发展的脚步。目前,园区已清退8家“僵尸企业”,清理低效用地达385.21亩,另外2家清退工作正在快速办理中,即将实现全面清退。
建立机制,向“僵尸企业”亮剑
“僵尸企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优胜劣汰的历史产物,也是影响园区形象和发展的包袱,这是不少园区正在面临或曾经面临的发展瓶颈。通过前期多次调研,攸县高新区的“僵尸企业”,基本是建园初期,既2005年至2013年之间引进的,当时为了追求快速转型,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以相对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落地,但部分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等诸多问题陷入困境。
近年来,攸县高新区一直在与“僵尸企业”周旋,但“僵尸企业”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时间跨度较长,特别是债权债务清偿、遗留问题、税收和社保补缴等处理难度较大,筹措资金保障清退工作也颇为棘手。面对利益错综复杂的形势,一旦处理不当,清理就会陷入僵局。
如今,正是园区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制约园区转型升级的痛点、难点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与助力下,攸县高新区2020年成立“僵尸企业(项目)”清退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向“僵尸企业”亮剑。
招商引资,并购盘活“僵尸企业”
在具体清退的工作方法上,攸县高新区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讲究政策与策略相结合,坚持“依法依规、一企一策、稳妥有序”的原则,稳步推进,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开展企企合作,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引进新兴企业,并购“僵尸企业”,让产业链得到延伸发展,一步到位解决用地问题。
在招商引资中,攸县高新区将“僵尸企业”地块处置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实行招商推介优先、企业考察优先、政策支持优先。即在招商推介会中,园区将所有“僵尸企业”地块作为招商推介的重点;在外地企业赴园区考察的过程中,园区结合企业需求,优先安排考察;在政策的谈判过程中,涉及“僵尸企业”处置的项目,园区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新引进项目收购停产企业,或采用股权投资、企业土地出让、车间厂房租赁等方式盘活停产企业。利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达到企业自救、自主盘活的目的。
攸县晟源化工有限公司,此前因环保问题,于2019年7月停产,这个占地20亩的企业,变为无产出用地。2021年3月,高新区引进美圣雅恒高分子新材料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额达5亿元,总用地面积达50亩。通过园区牵线搭桥,该企业将晟源化工并购后,迅速实现投产。
同样,占地80余亩的株洲创兴人造板厂,因跟不上市场需求,发展陷入僵局。在“迎老乡建家乡”招商引资活动中,该厂被湖南优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收购,迅速完成转型,投产见效。
此外,还有株洲市芳香食品有限公司进驻株洲市三胜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帕普泵业有限公司收购湖南省百里香天然生物制品开发有限公司土地等。在一加一减中,这些无产出用地变为高产出用地,零成本实现华丽蜕变。
多措并举,纵深推进清退
2015年,一家建材企业入驻园区,投资3.8亿,占地115.7亩,可仅在用地上搭建了简易钢棚,就因资金链断裂停止开发。
这块原价值过千万的土地,当初为招商引资,在土地使用权上给予了很大优惠。眼见项目落成无望,园区多次找该集团负责人协调,却因土地回购金额发生分歧,协调无果。但园区坚持不懈地对公司管理层、实际控制人分别进行政策攻心、法律攻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之以法,最后该集团主动无偿交回115.17亩国有土地使用权,实现零成本回购。
2013年进驻的湖南开心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因经营不善、债务纠纷,2014年停产后,多人异地起诉、厂房冻结,园区联合公安、法院等部门,通过评估补偿途径,妥善解决这一难题。
在清退工作中,攸县高新区坚持把企业清退与债务处置、矛盾化解、信访维稳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企业清退问题清零,不留信访维稳和矛盾纠纷的“后遗症”。
通过评估补偿、招商并购、破产清退等多样化方式,攸县高新区始终以直面问题不退缩、敢于向前破难题的决心,以斗争精神向僵尸企业“亮剑”,为彻底消除“僵尸企业”顽疾鼓足士气,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