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与湘潭经开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联学活动。
双方共同签订《湖南科技大学、湘潭经开区深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
红网时刻11月18日讯(记者 邵佳丽 通讯员 胡琼文)产业园区是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和经济转型的主阵地,高校是产学研用的关键一环。11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联学活动在湖南科技大学举行。会上,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与湘潭经开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湖南科技大学与湘潭经开区签订《湖南科技大学、湘潭经开区深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双方将切实把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形成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合力。
联学:创新形式凝聚合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产业园区和高校的联合学习,有助于推动校地合作,共同将会议精神领会到实处。会上,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与湘潭经开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同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新闻发布会相关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唐亚阳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湖南科技大学全体党员干部将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全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湘潭市委常委、湘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胡海军表示,湘潭经开区与湖南科技大学有着共同的政治站位,共同的文化基因,共同的血脉情谊和共同的使命担当,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次理论学习的创新之举,有助于双方共同落实校地合作“共建共享、共生共融”的发展要求,也激励九华党员干部要进一步为九华担好责、为科大服好务。
联建:校地合作,让精神落到最实处
会上,胡海军与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朱川曲签订《湖南科技大学、湘潭经开区深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
双方将共同探索“科大+经开区”版的“斯坦福+硅谷”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经开区“五好园区”建设,结合湖南科技大学“353”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双方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治理、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方面深层次的合作,推动双方形成发展命运共同体。
接下来,双方将以项目为核心驱动,在七个方面开展校地合作:围绕党建领航项目,打造党群共建示范点、推进校地人才交流、搭建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围绕政产学研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双先”“双联”工程、联合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深化高端技术项目合作;围绕基础教育及文化事业项目,推动基础教育深度合作、扎实推进校校合作、打造开放共享文化阵地;围绕高端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项目,协同打造湖南医学发展次中心、推动校地企人才培育;围绕生态与环境项目,加快校园周边环境污染治理、响水乡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围绕社会发展项目,推动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畅通学校周边路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围绕乡村振兴项目,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推动乡村文旅开发。
胡海军进一步表示,希望能进一步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共同推动校地合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 邵佳丽 胡琼文
编辑:王婷婷
本文为园区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