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着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常德高新区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全力加快园区在建项目的进度,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今年三季度园区经济创造了逆势上扬的“小气候”。
2017年2月,常德高新区获批国家高新区。由此,园区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三年来,常德高新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常德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大、服务为本”的发展理念,正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是对“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有力诠释。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
三年三大步,三年三个台阶。常德高新区笃定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且坚定豪迈。
从无到有,从愿景到现实,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既艰辛曲折又波澜壮阔。
思想为魂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常德高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交上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今年前三季度,常德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与规模工业产值分别增长13.1%、13.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入库税金分别增长22.3%、21.6%,园区经济创造了逆势上扬的“小气候”。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2020年9月16-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为湖南发展锚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常德高新区迅速掀起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9月28日,常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学平主持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第9次集中学习,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
杨学平要求,园区上下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园区发展的落脚点,突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科技培育,坚定不移推动中央和湖南省委、常德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落实总书记对湖南的殷殷寄托与期盼”。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着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常德高新区如何续写新篇章?
“强化重点推进、甩开膀子、俯下身子抓好工作落实,要严防严控抓落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便是这样一条质朴哲理。
奋进新时代,未来怎么干?
力争三年内,园区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2家以上、省市级研发机构达到30家以上。强化申报培育,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十四五”末期,园区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0家以上。在项目引进上,继续瞄准“三个五百强”,央企、上市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质量效益好的项目落户……
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建成集平台、货源、销售、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样化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常德名片……
新目标彰显着常德高新区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自信。
这自信来自发展政策的持续利好。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明确要求,要把湖南省打造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常德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发展方向与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机遇高度契合。
自信来自市区两级政府的全力支持。常德市委市政府本着支持常德高新区就是支持常德发展的大局出发,为常德高新区发展助力赋能,并明确了将《支持常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2021年起继续执行三年、将常德高新区重要的功能配套设施纳入市级统筹等重要的支持政策。常德市委、市政府,鼎城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常德高新区引进和导入了一批优质项目,并从项目立项、审批、建设和用地配套、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和大力支持,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自信来自产业项目的经年积累。常德高新区前期引进的一批结构性、成长性、带动性产业项目将持续发力、多点开花,产业项目将呈现“厚积薄发”的态势。
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方向,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才能以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效益提升。
“新路子”“新作为”,“新担当”“新篇章”。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新”工作思路,为常德高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新思想开辟发展新境界。常德高新区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更坚定的思想、更有力的行动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项目为王
以产业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招商工作一直是常德高新区的重中之重,制度建设是保障。
常德高新区建立了重点项目领导包联机制,各包联领导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好包联责任,保障企业的落地和运转,促进各项目跑出发展的“加速度”。
以“真包真联”换来投资者的真诚,投资项目先后落地生根。
3月11日,鼎城区及常德高新区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常德高新区举行,16个项目总投资达117亿元。
疫情防控间期,这个数据值得常德高新人惊喜。
总投资203.88亿元。4月28日上午,集智绿色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暨常德市2020年二季度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常德高新区举行。
疫情防控期间,数据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传递出春天般的温暖。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一切围绕项目建设、一切服务项目建设、一切服从项目建设,常德高新区精准发力、精细服务,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更多更好的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常德高新区高速发展的轨迹。
早在今年2月中旬,常德高新区就已签约总投资额95.4亿元的10个项目。
这个数字让这个特殊时期变得更有温度。
9月29日,鼎城区(常德高新区)重点建设项目暨沃晟凯智能工厂工程开工仪式在常德高新区举行,包括沃晟凯智能工厂工程在内的4个项目同步动工建设。总投资约23.5亿元的项目顺利开工,为国庆节献上了一份大礼。
近年来,常德高新区坚持以投资带动增长、以项目促进发展,坚持全员招引大项目、全面聚焦大项目、全力攻坚大项目、全心服务大项目,形成了项目洽谈、签约、开工、投产良性循环的局面,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硬”环境”硬“不“硬”,直接影响到落地项目的进展。塑造园区形象,常德高新区始终保持高度的自觉。
“常德高新区要全力加快园区在建项目的进度,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服务力度,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杨学平提出:“推进园区项目建设工作,思想要高度统一。”他多次到项目现场,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等发出动员令。他要求,园区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园区上下一定要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如期如质抓好项目建设工作。
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秉持“项目为王、企业为大、服务为本”的发展理念,完善产业结构升级……
铺就“千亿园区、工业新城”的版图愈发清晰。
“把园区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里,扩大服务优势”。
如此质朴的表达,彰显的是常德高新区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样的表达,同样折射出常德高新人的价值追求与境界。
越是面对压力,越要保持定力;越是乱云飞渡,越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常德高新区把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标定为“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探寻常德高新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责任意识是一个重要密码。
为确保既定任务圆满完成,常德高新区强化调度,实施挂图作战,时间到点、任务到人,每周结账,真抓实干,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了建设速度和质量。
杨学平说:“要充分提高认识,仔细开展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注重工作细节。只要我们坚持结果导向,各部门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常德高新区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常德高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力加快园区在建项目的进度,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服务力度,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击鼓催征,号角声声。新时期的使命担当,让常德高新人尤为迫切,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企业为大
以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斯盛新能源公司工作人员测试锂电池。辜鹏博/摄
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常德高新区以装备制造配套为主导产业,产业特色突出。园区内一大批龙头企业正在转型升级,为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联建起、特力液压、响箭重工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布局等产业综合优势。
中联建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塔机制造企业,去年产值就已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现代化装备制造的行业标杆。今年以来,该企业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强化销售力度,全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中联建起是常德高新区的龙头企业之一,具有很强的带动和产业集聚作用。该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升级和配套产业链同步发展,带动着整个园区相关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现代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是常德高新区当前在建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园内5栋钢构厂房已交付企业正式投产,5栋多层厂房已交付企业,科创大楼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
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原有企业转型升级摆在了常德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位置。
“两手抓”的指导思想一直是鼎城区委、区政府对常德高新区的目标要求。
作为常德市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常德高新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园区工作的第一要务。
高质量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2017年以来,常德高新区先后有19家企业获评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响箭重工等企业获批湖南省“百项专利”项目,特力液压获批湖南省“百项新产品”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常德高新区已申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企业72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4家。
高质量发展要重视院企合作。2017年以来,常德高新区聘请了戚发轫、庄逢辰等知名院士、专家担任园区创业导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建了科技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今年前三季度,园区引进省部级科技带头人5人,高端科技人才15人。目前,常德高新区50%以上的规上企业已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常德高新区科创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
常德高新区先后成功举办“智汇洞庭·科创常德”专场、常德高新区高新技术交流会、湖南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半决赛等大型活动,多次成功承办湖南省、常德市产业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等大型活动,成功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常德市返乡创业联合会等创新创业团体,常德高新区在常德市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得到凸显。
围绕主导产业,常德高新区坚持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持续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引导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服务为本
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常德高新区始终秉承厚待投资者、成就企业家的服务理念,更加突出优质服务和惠企服务,努力创建一流的营商环境。
园区对项目审批实行“全程代理”,对企业反映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当日受理、限时办结制。推进“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开创了常德市交地即发“三证”先例,行政审批提速50%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
7月10日,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常德高新区国土分局联合举办了“多审合一”三证齐发仪式,现场为瑞奇隆等4家企业一并发放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土地)》。
“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模式,精简了审批事项、简化了审批资料、优化了审批流程。
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常德高新区“放管服”改革再发力。
截至目前,常德高新已完成在线审批备案项目39个,投资额达59.5亿元;通过各种方式搭建供需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2985人。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常德高新区全面打通政银企合作的“毛细血管”。今年,园区进一步与常德市17家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已有37家企业和银行成功对接,授信额度13.16亿元、放款3.3亿元。
为解决项目落户用地问题,常德高新区通过申报湖南省重点项目和“135”升级版、增减挂钩、项目包装等多种形式,目前已拿回9个批次32个子项目,批回土地总面积1085亩,有力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
强力完善配套设施。今年前三季度,常德高新区已完成基础建设投入7亿元。投资50亿元、占地2000亩的现代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推进有力,目前已有15家配套企业入驻,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更加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与常德市城区加速融合,承载和服务能力日益增强,“高新园区、城市新区、旅游景区”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常德高新答卷”承载着高新人怎样的付出?
成绩的取得一定有其时代的必然性。
解读“常德高新答卷”,诠释“常德高新精神”,一幅幅精彩的“常德高新画卷”扑面而来。
从“一企一策”的精准推行到“破零倍增”行动培训, 从“万企大走访 同心促发展”活动到“服务用工进园区、揽才惠企促就业”,一切都是为了尽快复工复产。
无论是“三个不放松”“六个到位”强调,还是“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一切都是“暖春行动”的嘱托。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
“奋力拼搏又三年,力争挤进省十强”。秉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常德高新人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坚定、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