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汉寿县委、县政府紧跟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部署,聚焦园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力促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必胜”。1—6月,园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12.7亿元,同比增长15.9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4.19亿元,增长9.9%;入库税金1.22亿元,增长33.5%;园区综合评价有望进位30名,进入全省前60名。
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始终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为上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干部连带责任,在园区实行地毯式排查、蹲守式监管、保姆式服务、轰炸式宣传、风暴式问责,建立了近万名企业员工健康台账、签订了承诺书,斩断了病毒传播途径。同时,疫情爆发初期,针对口罩、消毒液、体温枪等防疫物资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问题,多方协调,积极组织康怡药械、康普药业、晟泰化工、国锐医药、安和寿药业等医药企业先行复工,加足马力生产防控物资,累计为复工企业紧急协调医用口罩10万只、消毒液3000公斤、医用酒精4200公斤、体温枪160支、中药汤剂50000袋,为一线工人保驾护航。另外,为缓解用工难题,迅速开展“抗击新冠疫情、助力复工复产”专题招聘以及务工服务活动,组织力量深入全县21个乡镇、街道宣传发动,及时为徕木电子、兴昂鞋业、沃博特、康普药业等35家企业招聘员工1500多人。通过以上举措,2月5日,中联重科开始复工,成为园区第一家复工复产企业;2月20日,园区企业复工率达到90%、人员到岗率达到80%;3月2日,园区复工率达到100%;3月15日,复工企业人员到岗率达到100%。
坚持一手抓产业培育,一手抓项目落地。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两主两特”产业招商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实行精准招商,先后引进了中联智慧农机、冷弯型钢、吉立泰机械、斯托德药械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通过减税降费、人才引进专项补贴、总部经济转移奖励、项目申报、贴息贷款、“汉寿人用汉寿造”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以中联工起、中联农机落户为契机,加快推进中联重科配套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大力扶持子明机械、恒晖机械、永坚机械、杰圣机械等一批以零部件为主导的成长型企业落户配套园,帮助产业实现延链、补链、强链。上半年园区主导产业发展逆势上扬,1—6月,装备制造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5.4亿元,同比增长54.4%,入库税金4800万元,同比增长25%;生物医药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7亿元,同比增长2倍,入库税金4400万元,同比增长15%。同时,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牢牢抓在手里。成立由园区班子成员任组长,县直部门分管负责人和园区相关干部为成员的园区重点项目工作专班,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地报批、注册立项、规划施工许可、水电路气管网接入等事宜,并实行一周一安排、一周一结账、一天一通报,全力加速项目推进。今年以来,园区共有建设项目18个,其中力达电杆二期、斯托德医械、龙建门窗、杰圣机械、户外欣远等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冷弯型钢、博溥立、金牛粮油二期、翔盛食品、铝模板、汇广诚、鸭了么、康普水针车间、荣祺食品、活性炭产业园、芙蓉学校、标准厂房二期、太子化工二期等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阳泰电缆二期、生物光电产业园等项目正在抓紧调度,力争年内开工。
坚持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企业服务。深入推进园镇一体化改革,在园区党工委书记兼任所在乡镇党委书记的基础上,围绕园区和所在乡镇深度融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个出纳”,将所有社会事务交给乡镇,让园区有更多精力抓企业服务、促项目落地;研究出台园区改革十条,在财政体制、行政审批、人事薪酬、平台公司改革等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特别是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县财政除预算安排3000万元扶持资金外,新增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全部返还园区,有效缓解了园区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学习借鉴浏阳、宁乡等地发达园区的经验和做法,大力推行“部门靠前服务园区”工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部门靠前服务园区工作领导小组,17个县直部门分别向园区派驻1名副局长和1-2名工作人员,在园区集中办公,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例会,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部门靠前服务推行2个月以来,部门累计走访企业635人次,为园区企业减税降费1300多万元、解决融资贷款1.5亿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00多万元、完成建设项目行政审批50多项、办理相关证件20多本,切实为企业帮扶解困。创新服务方式,定期组织举行企业家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叙餐会,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拉近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距离,畅通联络机制,深受企业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