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永兴县全面贯彻落实“三个推进年”活动部署,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强力推进“八个一批”,各项任务进展有序,园区经济企稳回升,个别指标逆势上扬,园区发展有效性、协调性、共享性持续增强。
一、打响银都品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1.实现产业聚集,力推“千百十”计划。打造千亿产业。坚定不移实施“中国银都”首选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以柏林、太和工业园为基础的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集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为精深加工区和服务平台区,柏林、太和工业园为综合回收区。目前已有30家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主体企业、18家精深加工企业和8家环保处置类企业入驻园区。2020年上半年全县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86亿元,全年预计将达800亿元,其中稀贵金属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占园区总产值近80%,千亿产业目标指日可待。完成百亿投资。运用县委“四联四包”机制,建立园区干部联企机制,充分发挥驻企联络员职能,持续推进园区“八个一批”。通过倒排时间节点,细化任务分工,把握关键环节,破解疑难杂症,将“八个一批”125项具体任务每一项均落在实处、抓出实效,全力以赴助推企业、项目落地投产、达产增效。上半年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8亿,同比增长10.5%。培植十亿税收。摸清企业税收底数,分解园区税收任务,压实财税征管责任,强化信息共享互通,积极培植纳税大户。上半年稀贵金属产业税收达1.3亿元,同比增长141%,园区实缴税金总额3.86亿元,同比增长3.2%,全年税收有望达到十个亿。其中,长隆环保上半年完成税收4500万元,金润碲业5月以来入库税收2700万元,2家企业全年纳税均将突破1个亿。
2.做强骨干企业,力推“双十工程”。十个综合回收骨干企业方面:协助腾驰完成328亩用地不动产权证、建筑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办理,拨付产业引导资金1261万元,顺利推进8万平米钢架厂房建设;鹏琨三期落地,新增20亩危废仓库用地;长隆环保9台反射炉、4台熔锡锅、1个烟化炉车间全面竣工投产,计划新增处置利用20万吨废旧电池项目;众德技改熔炼二厂建筑施工完成,5000平米危废仓库基本完工;通过“网络招商”,促成建勋环保与华控鸿南达成3亿元股权转让合作,永鑫环保与红星集团德思勤达成1.6亿元合作协议,金润与开泰达成整合协议。积极推进前期预处理和尾渣无害化、减量化,新增雄风富铁渣处理、融源水渣脱砷、众德尾渣综合处理以及中山富业发泡陶瓷项目,促进产业链不断延伸。十个精深加工骨干企业方面:着力扩大现有精深加工企业规模,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帮扶贵研与阳光金属扩大生产。加大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企业招商力度,新引进湖南华控、桂林机床、广东绿晟、长沙湘冶、兴城环保、深圳银城、湖南匠新等企业。
3.完善产业配套,力推保障工作。努力构建以第三方物流服务、货运代理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业务等为主业态的物流平台。正和通畅越飞平物流项目有序推进,新购11台特种运输车辆。德坤物流正与入园企业积极对接洽谈,可提供危化品货物仓储、运输、配送及制造业供应链全链条物流服务。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物质循环、园区内企业间物质循环、园区间物质循环、县域基地内物质循环“四大循环体系”,实现了危废资源最大化回收利用、终极无害化处理。“两区四园”6座污水处理厂总投资达2.8亿元,均已联网运行,日处理能力达3.8万吨。全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9%。
二、做实数据支撑,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1.盘好家底,精准提出发展指标。根据全县园区企业、项目、招商引资实际情况,结合往年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研究提出具体发展指标:2020年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02.9亿元,增长10.3%;规模工业总产值549.9亿元,占比达到80%,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222.73亿元,增长20%;实缴税金8.95亿元以上,占比41.9%,增长20.1%;单位面积土地税收产出强度达到5.4万元/亩,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达到136.3万元/亩;新增就业1600人以上,增长20.1%;招商引资项目36个,落地率100%,总额160亿元,增长17%;新开工项目36个,竣工投产项目29个;园区储备产业用地450亩以上,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米以上。
2.压茬推进,精准分解发展任务。精准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年度发展指标任务逐月分解到四个园区、到县直部门、到企业项目,既坚持目标引领、责任倒逼,又有理有据、切实可行。继续按照“八个一批”方式推动园区建设发展攻坚,强力推进“争资立项一批、配套完工一批、招商引资一批、全面开工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达产增效一批、签约落地一批、手续办理一批、征拆安置一批”落地落实,加速“两区四园”尤其是柏林、太和工业园建设发展,实现园区经济指标稳步提升。
3.狠抓平时,精准推进项目建设。一人一企、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月、到旬、到日,驻企联络员每2天到1次企业,深入车间、厂房、项目工地,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力所能及问题,及时汇报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从安全生产、环保、防疫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监管,助推项目竣工投产、企业达产增效。截至目前,22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16个项目即将竣工投产,29家企业实现达产增效。特别是阳光体育抢抓疫情商机,顺利引进产业链上游大客户生产基地从湖北迁入园区;忆得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新增厂房2万平米,员工近1000人,顺利实现企业总部从云南到永兴大转移。通过抓实平时工作,用企业、项目实体支撑数据,用企业、项目实际成效,自动生成指标系统、完成指标任务。
三、坚持系统推进,调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1.完善服务体制。充分发挥“便商之家”平台作用,创建“三顺”机制,每年安排100万元,由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永兴银都中小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重点入园项目手续提供免费全程代办,切实减轻企业手续办理负担,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确保项目顺利落地、顺利推进、顺利投产达效。自4月下旬启动以来,先后为深圳银诚、长沙湘冶、郴捷燃气等5个项目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16项手续免费代办工作。
2.强化调度体制。坚持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一周一简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压奋进,精准全面、有力有效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工作。成功创建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示范基地,“135”工程升级版第二批现场复核认定标准厂房30.2万平米,园区知识产权平台创建顺利推进,稀贵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即将获批……一大批利好政策在精准高效的调度下得到顺利推进。
3.严格奖惩体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干部绩效意识。园区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县年终绩效考核,评选专项工作先进单位6个、服务保障先进单位4个,分别奖励6-3万元不等,奖金直接奖励有功人员。对园区干部的考核与“八个一批”完成情况挂钩,考核结果与个人年终绩效奖挂钩。同时,对未完成县定目标任务、年终排名靠后的单位实施惩戒。通过严格奖惩,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干部作风,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作者:永兴经开区办公室张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