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经开区核心区)
(湘西经开区产业园)
(湘西经开区标准厂房)
(湘西经开区星际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近年来,湘西经开区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创新措施疾风劲吹,营商大门越开越大。1-9月,招商落户项目21个,其中过亿项目6个,深圳爱特嘉智能小家电产业、吉凤森林城市、快手短视频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纷纷落地,全区产业链条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活力持续汇聚涌流。
一、聚焦顶层谋划,持续激发发展“原动力”
干事谋业,理念是先导,思想要先行,政策作保障。作为全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湘西经开区大力弘扬“尊敬企业家、成就投资者”理念,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各个层面,自我加压、自我改革、自我提升。强化监督“增压器”作用。出台《湘西经开区营商环境监督检查方案》,区纪工委牵头成立营商环境监督检查组,对审批服务、政务公开、建设环境、税费征管、企业帮扶等8个重点环节,实行“监督检查组+企业家+第三方”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机制。2018年以来,开展专项督查6次,下发督查通报4期,机关部门满意度评比3次。通过监督检查“利剑”,让“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蔚然成风,让“亲商、重商、安商、爱商”观念深入人心。突出政策“助推器”作用。全面梳理财税、科技、土地、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在《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十大政策措施》《入区员工八大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基础上,结合上级最新政策“干货”,制定了《关于支持湘西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标先进地区进一步加大厂房租赁、财政补助、弹性供地、科创团队等主要优惠政策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政策支持力度,用真金白银、实在举措吸引项目投资,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发挥党建“聚合器”作用。坚持企业发展到哪,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打造国家级“红色”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党群服务、活动开展、商务洽谈、产品展示、创业培训等立体式服务,先后实现小微企业孵化200余家。创新“主题党日+”文章,引导企业党支部根据车间、生产线,灵活设置党小组,把主题党日与企业生产、技能提升、科技创新有机融合互动,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红色”文化。目前,全区共有非公企业党支部19个,党员163名,占全区党员人数近三成。“红色能量”的强大聚合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员工归属感,激发了企业发展动力与活力。
二、聚焦效能提升,持续跑出服务“加速度”
公共服务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湘西经开区坚持以服务企业和群众为核心,创新平台载体,强化数据“跑腿”,打造了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环境。服务提质建平台、优流程。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打造集不动产、工商、审批、民政等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大厅,集智慧网格、智慧党建、智慧产业、智慧生活等九大板块的“智慧新城”指挥中心,初步形成审批简洁化、服务规范化、体验便捷化、资源共享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修订完善《入区企业服务指南》,清理公示行政审批清单134项,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目录管理”,明确申请主体、申报材料、实现方式、办理时限等要素,实现办事“一次性告知”。群众办事少跑腿、零见面。全面启动公共服务无纸化、信息化改革,将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变为“键对键”服务。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区网上服务大厅平台系统,借助身份识别、人证比对、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近八成不动产登记实现“零跑腿”“零见面”;区市场监管分局围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企业登记业务实行无纸化、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零收费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服务效能的大幅提升,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1-9月,全区办理不动产证7027本,不动产登记证明12030份;新增企业工商登记214户、个体户268户。产业项目搭通道、增实效。加大产业品牌创建力度,2018年10月,州内唯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湘西商标受理中心在湘西经开区揭牌运行,注册项目从1项已扩展至24项,企业商标注册实现“家门口”办理,大大降低企业商标注册成本。目前,该中心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748件,正在全力申报创建湘西知识产权受理中心。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立湘西经开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州直部门“2号”公章行使管理权限,实现“园区事园内办”,项目审批周期大幅缩短。
三、聚焦问题导向,持续提升营商“满意度”
习总书记强调,发展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梯次转移历史机遇,湘西经开区坚持主动服务、主动帮扶、主动配套,让投资商舒心、安心、顺心。深化“店小二式”服务。成立投资服务中心,实行“一企一人”“一企一策”贴心服务,每个入区项目明确专人在企业注册、项目备案审批、公租房申请等方面实行全程代办、“一条龙”服务,加快项目投资增效速度。2018年6月入区的湖南星际动力新能源公司,仅用3个月就实现从签约、装修、设备安装、人员招聘到投产的行业最快记录。1-9月,该中心共协助企业招工1500余人,解决公租房、水电、燃气等问题80余个。强化精准帮扶培育。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出台《湘西经开区2019年重点企业帮扶及重点项目推进实施方案》,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名专人、一抓到底”机制,对全区38家重点工业企业和47个重点项目明确帮扶任务,确保企业有需求、帮扶有回音、政策快兑现。今年以来,通过帮扶培育,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电商3家;共拔付企业政策资金7955万元,落实减免降费16825.99万元。主动介入“链式”配套。围绕“生产线在湘西,配套产业在沿海”,这一制约项目入区投资决心和信心的瓶颈问题。湘西经开区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实施补链、扩链、强链战略,通过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主动为企业招引配齐上下游产业。近年来,以锐阳电子为基础,先后引进金远洋光电、金牛弧光等上下游产业,全区电子信息企业已达30余家,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以深圳爱特嘉厚膜技术研发和智能小家电产业为龙头,快速引进并落地注塑、喷墨、大五金生产及研发等产业配套项目,彻底激发“雁阵效应”。在“链式”配套效应下,企业生产成本和周期大大降低,投资决心和信心明显增强。
四、聚焦要素保障,持续强化平台“硬支撑”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一流的营商环境,不仅要招的到项目,引的进人才,更重要的是要留得住人心。近年来,湘西经开区立足州府新城发展定位,始终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筑巢引凤”战略,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现代新城。配套设施不断强化。累计投入近65亿建设和改善城市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目前,核心区“三纵三横”城市循环路网,供水、供气、排污管网全面建成;60万㎡标准厂房、3000套员工宿舍、5个企业员工食堂、5条公交专线投入运营;西区3000亩生态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大楼、人才公寓、天然气管网加快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三校”优质教育资源凸显,湖南美宏电子等一批外商陆续将子女从沿海接来就读并安家。仅今年秋季招生期间,共解决入区企业高管、员工适龄学生入读小学142名,初中128名。商贸服务逐步优化。先后引进华融湘江、长沙村镇、建设银行、邮政储蓄、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积极与各银行金融机构协调,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1-9月,协助区内企业融资7.43亿元,帮助唯想电子等12家企业实现“助保贷”小额贷款4346万元。探索银企合作新模式,与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注资500万元风险基金,按1:10的比例放大,全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爱琴海城市广场、宏大广场、居然之家、吉凤山生龙欢乐世界、碧桂园、恒大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城市环境持续美化。围绕我州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目标,致力于打造怡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了沿河风光带、生态公园、周边山体绿化多位一体的绿化格局,30公里城市绿化带靓丽呈现,核心区人均绿地面积达72.22㎡。投资15亿元,占地600亩,打造集灯光音乐水秀节目,大剧院、博物馆、非遗馆、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五大建筑的湘西“文化客厅”,游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通过夯实筑强发展平台,建设实力、和谐、美丽、魅力园区,让更多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者:窦懿)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微信
QQ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