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省开发区协会中心网站!

大事要闻

NEWS OF THE EVENT

“四力”看湖南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3日发布人:湖南日报、红网、湖南开发区网浏览:

1988年,长沙高新区前身、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这是湖南第一家产业园区。2019年,长沙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已经提升到第11位。

      1988年,湖南第一家产业园区成立。
      2019年,湖南144家产业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87万亿元,千亿园区达14家。
      30多年,从1家到144家,从少数几个县市到基本实现“一县一园区”全覆盖,从分散布局到集聚发展、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湖南产业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蜕变。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资料显示,各类园区以占全省约0.51%的国土面积,产出了35.97%的GDP,69.7%的规模工业增加值,70.4%的高新技术产值,50.1%的实际利用外资。
      毋庸置疑,园区已成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但受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因素影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园区亟待在管理体制、市场机制、运营模式上深化改革、创新思维、扩大开放,实现“二次创业”。
      近期出台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可谓一场“及时雨”,对新时期园区改革创新发展提出了系列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为新时期园区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回顾过往,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突出产业集聚,增强园区综合实力


7月22日,长沙惠科项目主体厂房正式封顶,比原定计划提前20余天。记者张迪

      7月22日,位于浏阳经开区的长沙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封顶。
      作为目前湖南工业厂房单体面积最大的省市重点项目,该项目是全球首条8.6代OLED生产线,将打破国外大尺寸OLED面板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的新局面。
      这是近年来,园区抢抓“产业项目建设年”契机,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增强园区综合实力的生动写照。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
      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一直以来,各类园区一方面精准施策狠抓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凝心聚力加快项目建设,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提供强劲动能,也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资料显示,2019年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占全省产业项目投资总额75%以上。园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113亿,占全省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5%。


宁乡高新区一角。邓兴 摄

      位于宁乡高新区的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是比亚迪在中部地区布局的重大项目,项目主要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池产品。
      而作为长沙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建设的牵头园区和湖南储能材料特色产业园区,宁乡高新区一直将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作为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
      目前园区已形成“上游材料到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包装辅助材料,到电芯,到锂电池组装及应用,到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绿色循环完整产业链,是国内少数拥有完整锂电储能产业链的园区之一,集聚了比亚迪、杉杉能源、邦普循环科技、中锂新材料等10余家锂电储能龙头企业。
      同样,得益于重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产业集聚式发展日益成为湖南各产业园区主攻方向。
      如:长沙高新区依托映客直播、草花互动等集聚了一大批移动互联网头部企业,长沙经开区依托上海大众、广汽三菱等集聚了一大批汽车及零部件领域关键企业,常德经开区依托常德三一机械有限公司、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等集聚了一大批智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产业的集聚发展,吸引了项目抱团式入驻,推动着园区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目前,全省144个产业园区已成为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重要承载平台,轨道交通、机械制造、中小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石化合成等正在园区集聚发展,全省园区工业集中度达69.7%,主导产业集聚度达60.8%。
      得益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全省已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15个千亿产业集群。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园区内生动力


长沙经开区——湖南首家国家级经开区,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长沙经开区位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一,已成为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重要驱动力。

      纵观园区发展史,一直以来园区都走在“先行先试”最前沿,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唯一。
      但在新发展形势下,过去那种“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随着传统产能过剩、传统产业链基本布局完成等因素影响,已再无生存空间。
改革势在必行,创新才有发展。一时间,各类园区纷纷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为解决体制机制不活、运营管理不畅、产业层次不高等诸多问题,2017年,祁阳县引进园区专业运营商——湖南金荣集团,与祁阳经开区“政企合作、园企共建”,实现由“政府建园”向“市场建园”转变。
同时,建立新模式。祁阳科创产业园项目采用“PBOS”模式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产业招商和服务升级,招商引进企业以成本价格购买园区标准厂房,不仅极大促进产业落地,也有效解决了政府园区建设资金问题,提升园区土地利用率。
      新举措、新模式的推出,有效激发了园区内生动力,助推了园区跨越式发展。
      从2016年到2019年,祁阳经开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由180亿元提升到3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由79家增长到134家,培育了5个主导产业。
      又如: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位于湘潭易俗河经开区的湘潭电机车厂主动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集中优势兵力,大举进攻地下工程装备市场,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45T、55T机车即投放市场,抢得了先机。
      事实上,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
      2017年,新春上班第一天,省领导集体深入产业园区调研。省委书记杜家毫指出:“要依靠创新和开放’双轮驱动’,促进产业园区加快发展。”
      上班第一天,省领导集体调研……背后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就是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系列改革创新之举,着力补齐园区发展短板,推动园区“二次创业”。
      2018年,《湖南省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出炉,《方案》从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领域进行改革,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推动园区在新阶段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7月,《湖南省加快产业园区市场化建设运营的若干政策》由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为新时期产业园区加快市场化建设运营指引方向、提供保障。
改革的一马当先,带来发展的万马奔腾。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常德经开区项目推进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为解决问题,园区实行大部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提升行政效能。同时,在改革服务模式和流程,打通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


常德经开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改革的深入推进,让常德经开区项目建设持续升温,截至9月,全区共推进项目72个,总投资近30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稳步复苏。
      2019年,长沙市《关于促进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开启新时期园区改革的新进程。一时间,各类园区闻讯而动,开展体制机制改革。
      如:长沙高新区成立审批服务局,承接行政审批职权、强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试点推行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登记……新机构办起事来效率更高、服务更优。
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为项目落地提供土地、厂房、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一直是产业园区的重要职责。
      早在2014年,面对当时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风险,时任省长杜家毫(现任省委书记)在全省产业园区开启创新创业“135”工程,即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省建设100个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建成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创新创业企业。
      标准厂房的提供,让企业快速拎包入驻,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可以说,“135”工程是推进项目建设最重要的“先手棋”,也成为湖南拉动投资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
其实,“135”工程只是湖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的一个方面。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湖南继续强化在土地资源、人才引进、金融支持、用电成本等要素保障上的支持力度,增强“引凤”能力。
      比如,《湖南省加快产业园区市场化建设运营的若干政策》就对强化要素保障专门出台系列硬核举措。其中,土地方面,指导和支持40多家园区开展调区扩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编制,开展省级及以上园区发展拓展边界划定,制订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工业用地弹性供应和园区周转用地制度。
      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工业用地弹性供应162宗530公顷,为工业企业减负6.7亿。
      融资方面,依托园区实施“百园千企万户”金融创新和“百行进万企”专项行动,开展金融服务“两进两促”银园企对接活动。2019年全省园区融资总额达4752亿。
      ……
      在观潮君看来,全面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是关键一环。资源要素“捉襟见肘”,园区发展就会“底气不足”。只有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的供给等难题,才能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永州市以最优质的服务,打造最优质的营商环境,助推永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下,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比拼营商环境这一“软实力”。
      同样,园区拥有专业化团队、资源整合优良等“软实力”,越来越比单纯地给优惠政策更被企业看重。
      作为“老少边穷”地区,招商引资的“江华模式”“江华速度”便是典型。
      在区位优势并不显著、人才资源并非丰富等“先天不足”条件下,江华硬是依靠优良的营商环境,成功吸引了大批沿海产业转移项目入驻江华高新区。
      荣立电机办理公司注册时,正值节假日,企业法人代表又急着出差,为不影响项目推进速度,园区代办人员立即上门协助企业准备公司注册资料,随即请县市监局加班审批,一天就完成了荣立电机的公司注册。
      正是得益于这种“母亲式”服务,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才有了“江华速度”。
      可以说,近年来,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园区加快发展、招大引强的重要砝码。
      “所有的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的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的公务员都是服务员。”这是多年来,湘潭经开区一直践行的服务理念。
      企业开办、工程规划领证办理周期只需1天,施工许可10天即可办结,这是长沙高新区通过推行“放管服”改革,整合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取得的成效之一。
      近年来,湖南以“优化营商环境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深化园区“放管服”改革。先后出台《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导则》《湖南省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方案》。
      优良的营商环境也助力园区经济的稳步发展。资料显示,即便受疫情的冲击,上半年,全省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2048.70亿元,同比增长0.9%,比一季度回升5.4个百分点。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湖南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精准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形成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产业,在信创工程、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领域持续发力;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在产业发展前沿领域率先探索和布局,在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形成湖南特色,助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出炉 湖南6城跻身百强
湖南与宁夏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拟在6个方面开展合作
协会简介

协会简介:湖南省开发区协会是湖南省境内各类开发区的全省性联合民间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协会于2010年11月12日经湖南省民政厅批准登记成立,在湖南省发改委、省园区办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现有会员单位130余家。

协会宗旨: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汇集反映会员呼声,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会员做好各项协调服务。

协会职能:

传达国家和省有关开发区的政策法规,组织省、内外开发区经验交流,帮助解决和咨询有关开发区发展方面的问题。协会是开发区之间以及开发区与政府部门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协会业务:

(一)组织开展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调研,为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有关开发区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提供意见和建议。

(二)组织会员开展省内外学习交流活动,为省内开发区之间、省内开发区与外省开发区及经济集团之间开展合作交流牵线搭桥,创造条件。

(三)为园区招商引资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政策、法律、园区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四)开展业务培训。根据开发区发展需要,不定期举办开发区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五)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会员行为;反映会员正当需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六)收集发布全省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和信息,促进开发区健康有序发展。编纂、出版、发行《湖南开发区年鉴》、《湖南开发区》杂志等出版物,创办《湖南开发区》网站,收集发布全省开发区发展信息,大力宣传开发区发展的好经验、好作法,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业务指导。

(七)收集发布国内外重点产业发展动态信息,帮助开发区了解产业发展新趋势。

(八)组织承办各类会议。

(七)收集发布国内外重点产业发展动态信息,帮助开发区了解产业发展新趋势。

协会章程
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章程2017年9月29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内部管理,保障协会正常运作,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湖南省民政厅关于社会团体组织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湖南省开发区协会(英文名称:HuNan Development Zones Association,缩写为HNDZA。)

第三条  本协会的性质。湖南省开发区协会是由湖南省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开发区、海关特别监管区、各类产业园区和从事开发区发展研究工作的机构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省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开发区与政府部门和开发区相互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第四条  本协会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组建,并经湖南省民政厅登记。协会自觉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湖南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协会的注册资金为 12万元人民币。协会会址设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492号粮贸大厦14楼。

第二章   协会宗旨和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协会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汇集反映会员呼声,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会员做好各项协调服务。 第七条  协会的业务范围是:调查研究、规划咨询、综合协调、招商服务、合作交流、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具体为:

(一)组织开展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调研,为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有关开发区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提供意见和建议。

(二)组织会员开展省内、省外和国际学习交流活动,为省内开发区之间、省内开发区与外省开发区及经济集团之间开展合作交流牵线搭桥,创造条件。

(三)组织会员参与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开展形象宣传,展示湖南省开发区的实力与水平,努力提升我省开发区的对外整体形象。

(四)开展职业培训。根据开发区发展需要,不定期举办开发区管理人员专题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五)开展政策、法律、园区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